Friday, April 01, 2011

云吞面

在这个财富不均的年代(其实每个年代都有财富不均的时候),似乎只有民间饮食是公平的,不管穷人富人,对于美食都趋之若鹜。而美食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简单的面食,只要料理得当,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云吞面是广东地道小吃之一,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云吞面也随着早期广东移民传入新加坡,至今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

在广州吃的云吞面,以鲜虾取胜;在香港吃云吞面,同样面条浸在汤水里,功夫就在精心熬制的上汤上,干贝的味道香滑浓郁,不把汤喝完是对厨师的不敬。在新加坡吃云吞面,分干捞和面汤两种,干捞又有多辣、少辣、免辣等,而云吞面也不单纯是云吞,还有叉烧,林林总总。简而言之,一方水土一方情,美食必须顺应各地民情,才能发扬光大。

(广州云吞面以鲜虾云吞取胜)

老婆大人的广记云吞面一吃就吃了30年。广记夫妇在Dakota Crescent大牌68号的新稻香咖啡店租了个熟食摊位,直到2004年政府把地皮转售给私人发展商兴建公寓为止。今天的Dakota Residences就建在这地段上。地皮一转手,每平方尺售价飙升五倍,难怪我们年年都有经济增长红包。

Dakota Crescent的组屋被夷为平地后,许多居民都搬到对面Old Airport Road小贩中心后面Jalan Tiga和Jalan Lima的新组屋。广记夫妇则转移阵地,到Bedok South 重整旗鼓。新加坡弹丸之地,每个小社区的食味原来不尽相同,在Dakota Crescent客似云来的广记云吞面去到勿洛,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美食不受当地居民赏识,郁郁寡欢,一年之内搬回Old Airport Road附近Cassia Crescent大牌34号的美珍咖啡店。小别胜新婚,跟老居民谈笑叙旧,开心每一天。

(Around Old Airport Road 2004 )

在通膨成为热门话题的2011年,物价使普通市民的心口永远的痛,连咖啡茶都年年涨价了,广记云吞面依然保留着1980年代的价格。$2没有偷工减料的云吞面,今时今日的新加坡,到哪儿找去?

广记夫妇说见到老街坊,或是像老婆大人搬离这个社区却还常常扶老携幼回来光顾的老顾客是一生中最大的满足。钱财是身外物,赚得多赚得少都是一天,只要老朋友吃得开心,大家都开心。这就是30年云吞面的魅力。

($2的广记云吞面,2011)

(老婆大人的干捞云吞面总是获得厚待,2011)

老婆大人的云吞面陪伴着她走过岁月,至于我小时候1970年代初所吃的云吞面就没这福气了。当年的福南街洪记云吞面晚上在路边开摊,附近居民在气光灯下吃宵夜聊天,简单的生活,缓慢的节奏,其乐融融。

洪记云吞面汤两毛钱,干捞三毛钱,孖底加一毛。云吞面用的是湿面,一个个的,孖底是指两个湿面。爽滑的云吞和略带弹性的面条是洪记的精华。

(湿面)

福南街卫生水平差,龙蛇混杂,又常有私会党打斗,1970年代中居民全部搬迁,分散到新加坡各个角落,也直接削弱私会党的势力。1980年,福南街已是一片平地。

(福南街朝向中央消防局,c.1974)

(福南街,1980)

1980年代末曾经在Jurong West小贩中心意外见到洪记云吞面摊,不过头手不同,吃起来少了童年时代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口感。1990年代中旧地重游,再也找不到洪记云吞面。

现在的购物中心内香港茶餐厅无处不在,面食的卖点之一是云吞面汤。也许加入了中国厨师和本地食味的各种元素,港式云吞面不是很香港。

没了洪记,还是吃了20年的广记云吞面有感觉,这味觉中至少还保留了当年追老婆那个年代的纯情。更妙的是我的孩子们也爱上了广记云吞面,使得云吞面的故事更具层次感。希望日后可以阅读他们对云吞面的回忆。

相关链接
走入博物馆的非一般传统美食 NMS Food Gallery
云吞面

旧加冷机场的‘大哥大’(Old Kallang Airport and Dakota)

7 comments:

Wang Mun Kiat said...

云吞面是我的最爱,我家海格路附近就有好几间不错的云吞面摊,好像Tembering Road的红毛面家(早上至中午,要等)和德民小贩中心内二楼的两家云吞面摊(好像只卖晚上)都不错。最近发觉,就在德民小贩中心旁的咖啡店有一家云吞面(只有早上)也很好。笔者介绍的面摊也靠近我家,要找一天去试试了。

Anonymous said...

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广合源街与大坡二马路交界附近的和合面家的云吞面,水饺面和鸡丝面。
后来移居国外,我一样可以在每一个大城市吃到香港式的云吞面。
我每次到香港都一定要最少吃一碗云吞汤面,当地的云吞面通常是不加叉烧的。
炒粿条在国外也不难找到,但这边的用料则以鸡肉或猪肉或牛肉,加上中蝦为主,味道不错。

Anonymous said...

看到 《白马非马》的 “云吞面” 之后,我笑了。
估计当时两个活宝的神情,以潮福方言来形容最贴切:
‘一个 GongDid
另一个 DiGong’
🙂

Anonymous said...

I have been surfing online more than 3 hours today, yet I
never found any interesting article like yours.

It is pretty worth enough for me. Personally, if all website owners and bloggers made
good content as you did, the internet will be much more useful than ever before.

Anonymous said...

Hello, I enjoy reading through your post. I wanted to
write a little comment to support you.

Anonymous said...

记得小时在大坡吃过琵琶鸭,好像就是和合麵家,不知道有人还记得吗?

Anonymous said...

看到了两年前30/7/2017在上面所写文字,我回忆起数十年前常吃的 ‘和合虾子麵饼’,
当时我的储物柜裡总收藏着十多只 和合 的 虾子麵饼,每逢半夜起来 ‘饥肠辘辘’ 或
雨天懒得出门 的时候,一只和合虾子麵饼加一碗滚水 就解决了一餐,味道清甜鲜美,
离开新加坡之后便再也没有在这里的任何一间华人超市看到这产品,
深深的怀念与大大的遗憾。
这裡的 ‘虾子麵饼’ 大多来自香港或马来西亚,与 和合 的色香味 ‘大相径庭’,比不了。
(无意作任何广告或宣传,仅写出 ‘刻骨铭心’ 的回忆,也不知它是否还在市场上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