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09, 2010

从1949延伸.....(十二)泰麟之鹤鸣千里

小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历史名人是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反清革命成功,光复告成,改变全中国的命运。新加坡是东南亚革命活动的大本营,孙中山八度访新,他与家眷于1910年最后一次住在晚晴园。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记载了南洋先驱对当年革命的贡献。

小时候跟泰麟到鹤山会馆,走入大堂,迎面的正是孙中山的肖像。


孙中山《遗嘱》写道: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汪精卫从孙中山的政治遗嘱中提炼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十二字真言落在孙中山肖像的左右方,横匾“天下为公”,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

孙中山是鹤山人吗?他跟鹤山会馆有什么渊源呢?

泰麟说孙中山是国父,国家国家,没有国就没有家,虽然孙中山的祖籍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我们饮水思源,一同向这位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的伟人致敬。

如果说孙中山是现代中国的国父,我们称李光耀为现代新加坡建国总理应该不以为过。国情不同,时代各异,但不同年代的伟人所秉持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并无不同。1950年代李光耀在丹戎百葛参选,鹤山会馆还舞着醒狮欢迎他呢!


今天的鹤山会馆坐落在牛车水水车街,童年的鹤山会馆则在附近牛车水尼路,与精武体育会打对面,只隔一条马路。每逢周末,泰麟到鹤山会馆跟乡亲们搓麻将话家常,我不是看鹤山狮便是精武子弟练拳,倒也不寂寞。


清明与重阳就更热闹了,大清早会馆出狮到碧山亭鹤山总坟祭拜,一路上锣鼓熏天,祭祖倒有点像喜庆。拜山回来后太公分烧肉,烧猪是有钱的同乡报效的,每人一份烧猪肉带回家,这顿加料的晚餐特别丰富。



泰麟说当年只身在南洋,放眼望去,大家的移民身份大致相同,差异只是时间的深浅。人在异乡求存,人地生疏,像风筝般情牵一线,在翱翔中充满变数,脆弱无常。风筝线连接到生活的源头,通过身在异乡的会馆同乡的照顾,才能自力更生。因为有远在中国的地缘种下的因,才会有把来南洋谋生的同乡们牵成一线的果;这种因果关系很奇妙,说不清但感受良深。当年的同乡人过一年少几个,这是人生。

浓浓的情意结,有多少刻骨铭心的回忆,又有多少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年一度雁归来般的遗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