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9, 2008

风起云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奇

听君一席话,胜读百年书.

星期六下午,翻新后再出发的国家历史博物院.

韩山元花了两个小时给我们上了一节上一世纪的历史课,从新加坡的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独立为止.五十年代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间接促进殖民主义的灭亡.1959年新加坡自治,英国控制国防与外交.1963年新马合并建立马来西亚,新加坡成为变相的反对党.1964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在Geylang Serai发表政治煽动演说,最后演变成721全国暴动.

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的马来西亚'理念不同,加上种种不合常理的争端,使合并后的马来西亚雪上加霜.1965年8月9日,李光耀力排众议,宣布新加坡独立.

这里头有两个大疑团和一个小秘密.人都好奇,先谈秘密.新加坡的内阁只有李光耀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他都是早年在马来亚出生,他们的根在马来亚.新马一衣带水,本来就是一家,他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独立繁荣的马来亚,而不是独立的新加坡.

在这个区域,马印都跟新加坡对抗,中国称李光耀为走狗,英国江河日下,准备撤军.新加坡是个烂摊子,前路茫茫,何去何从?我们看到铁人李光耀流泪了.这是悲情牌吗?我看不是.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疑团一:为甚么1963年新马合并称为合并,不是统一?历史上新马本来就是一家,血浓于水,在这关键时刻,却把两地的血缘抹杀了?

疑团二:日军占领马来亚三年零八个月,新加坡三年零六个月,马共负起抗战的使命.五十年代走入森林,血洗城市,这段历史是一段空白.我只在陈平的回忆录里读到详尽的马共与英殖民地政府斗争的叙述.有趣的是李光耀回忆录详细记载了他跟方壮璧会面的经过而只稍提陈平,陈平的回忆录则完全不提李光耀.





马共最终缴械走入勿洞和平村,历史画上句点.如今对抗时期已经过了半个世纪,江湖恩怨已成过眼烟云.回顾过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评价这段血泪史?

风起云涌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处身于崭新的E-时代,血气方刚的理想抱负是过去的代名词.曾经投身于时代洪炉的有志之士是老了?死了?还活跃地生活着?还是禅心已作飞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Sunday, June 22, 2008

光绪与北京近代史--最是无情在深宫

最近在北京与周边城市走了一回,适逢汶川地震一个月追悼会与堰塞湖爆破成功,避开另一场浩劫。汶川地震团结了中国,展示中国民族独立无畏温情骨气的一面,震撼人心。

汶川地震的种种事迹很快就会走进历史,像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一样。在北京十刹海胡同拜访了一户当地人家,从三十年前受地震波及后重建家园。或许汶川地震更像北京的许多历史事件,再叱咤一时也避不过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命运。

秦始皇修复长城,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其中一段长城穿越北京八达岭,是旅游点之一。北京更多的历史原于明清,从明朝朱棣开始。在北京看景点学历史,温故知新,更能神会人面对时空于固步自封的局限性。


故宫为明成祖朱棣于1406年在元朝大都皇宫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1420年正式落成,从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共有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在故宫生活过。





故宫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称为“紫禁城”,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于正中,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

比起末代皇帝溥仪,光绪的遭遇令人感慨。光绪(德宗)登基时只有四岁,两宫太后"慈禧","慈安"即"垂帘听政".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暗中操纵朝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年2月19日),十九岁的光绪帝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的主,皇后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隆裕皇后容貌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



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瑾妃和珍妃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珍妃貌美端庄,活泼机敏。珍妃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大婚后的数年间,光绪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珍妃又向光绪推荐了她的老师文廷式,引发了光绪要改革政治及摆脱束缚而有所作为的欲望。这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光绪二十年(1894年),岁次甲午,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甲午战败后,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维新变法。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宗下诏变法(百日维新,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因是年为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光绪被幽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后,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八国共组联军,8月15日攻陷北京。慈禧仓惶出逃,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


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岁次辛丑,九月七日,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命太监把她抬到瀛台被她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床前。病体沉重的光绪皇帝和病体更加沉重的慈禧太后沉默无语地对视着,在沉默的目光中维新派领袖向保守派首领做最后的抗争--只要能比她活得更长,就有机会实施慈禧太后所反对的维新主张。


在经济上, 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 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 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光绪皇帝能否大刀阔斧,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呢?

就在这一天,光绪皇帝死了。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放心地一命呜呼。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天安门颁布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 封建皇朝正式灭亡。